“黄金周”“小长假”,还有年假、双休日……节假日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释放的关键时点和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消费的需求旺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这将对节假日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产生什么影响?扩大节假日消费,将从哪些方面着力?
节假日消费成绩单亮眼
“疫情发生后全家人‘宅’了几个月,对出游都很期待。大人想尝尝正宗肉夹馍、臊子面、羊肉泡馍的滋味,孩子也想看‘不倒翁小姐姐’。”家住安徽合肥的白领王帆介绍,去年国庆节,一家四口去了陕西旅游,尝美食、逛景点、购买纪念品、体验民俗旅游,总共花了1万多元。
“小时候盼过节,是为吃几顿好的、买身新衣服。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节假日要追求更高品质的消费。”王帆介绍,除2020年春节以外,近几年每逢春节、国庆“黄金周”,全家人都要外出旅游,有时还会选择出境游。
过去一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中国超大规模市场蕴藏的消费潜力在节假日集中释放,“假日经济”效应显现,其中最受益的莫过于旅游、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行业——
2020年劳动节假期长达5天,期间1.15亿人次游客出行,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
之后的国庆节、中秋节假期重叠,消费规模继续走高,8天假期里,全国共接待游客6.37亿人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665.6亿元;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需求迎来“井喷”: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餐饮住宿日均销售收入增长12.7%,批发零售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1%,假期前7日全国电影票房近37亿元,创国庆“黄金周”票房新纪录;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虽然只有3天,但市场火热,全国重点零售企业服装、家电数码、珠宝首饰日均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8%、9.9%和10.3%,海南7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13%。
一年来,节假日消费市场画出了一条向上的曲线。在疫情影响尚未消退的背景下,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反映出节假日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假日移动会扰动每年1月、2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环比增速,有时甚至会影响3月份指标。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节假日是全年消费实现的重要时点:看规模,当前节假日消费规模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约10%,考虑到近年来节假日消费增速高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这一比重有望继续提升;看结构,节假日消费中除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之外,旅游、文化、体育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服务消费已成为节假日消费的主要内容。